全缘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et ),又称黄山栾树、全缘栾树、复羽叶栾树、南栾、大夫树、灯笼树,无患子科、栾树属乔木,高可达20余米;皮孔圆形至椭圆形;枝具小疣点。叶平展,二回羽状复叶。花又为黄色染料。木材可制家具;根入药,有消肿、止痛、活血、驱蛔之功,具有治风热咳嗽,花能清肝明目,清热止咳。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诸省及华北地区。
中文学名全缘叶栾树拉丁学名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别 称Goldraintree,Goldenraintree,黄山栾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无患子科属栾树属种全缘叶栾树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习性
3 地理分布
4 亚种种类
5 栽培技术
▪ 繁殖方法
▪ 管理养护
▪ 移植生根法
▪ 病虫防治
6 主要价值
▪ 观赏价值
▪ 经济价值
▪ 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编辑

与复羽叶栾树的区别点是小叶通常全缘,有时一侧近顶部边缘有锯齿。[1]
复羽叶栾树(植物分类学报)
乔木,高可达20余米;皮孔圆形至椭圆形;枝具小疣点。叶平展,二回羽状复叶,长45-70厘米;叶轴和叶柄向轴面常有一纵行皱曲的短柔毛;小叶9-17片,互生,很少对生,纸质或近革质,斜卵形,长3.5-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略偏斜,边缘有内弯的小锯齿,两面无毛或上面中脉上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有时杂以皱曲的毛;小叶柄长约3毫米或近无柄。圆锥花序大型,长35-70厘米,分枝广展,与花梗同被短柔毛;萼5裂达中部,裂片阔卵状三角形或长圆形,有短而硬的缘毛及流苏状腺体,边缘呈啮蚀状;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瓣片长6-9毫米,宽1.5-3毫米,顶端钝或短尖,瓣爪长1.5-3毫米,被长柔毛,鳞片深2裂;雄蕊8枚,长4-7毫米,花丝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下半部毛较多,花药有短疏毛;子房三棱状长圆形,被柔毛。蒴果椭圆形或近球形,具3棱,淡紫红色,老熟时褐色,长4-7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钝或圆;有小凸尖,果瓣椭圆形至近圆形,外面具网状脉纹,内面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5-6毫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全缘叶栾树花果(3张)
生长习性
编辑
全缘叶栾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亦稍耐半阴喜生长于石灰岩土壤,也能耐盐渍性土,耐寒耐旱耐瘠薄,并能耐短期水涝。深根性,生长中速,幼时较缓,以后渐快。对风、粉尘污染、二氧化硫、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2]
地理分布
编辑
产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区。
亚种种类
编辑
栾树属有五种,中国产四种,在浙江和江苏地区常见的分布较广的栾树为全缘叶栾树,其耐寒性稍不及栾树,但顶芽梢较栾树发达,故假二叉分枝习性没有栾树明显,;因此较易培养良好的树形。被内业人事都为看好。从设计效果角度来说全缘叶栾树秋天,花金黄色,膜状果皮结合而成灯笼状呈红色。很壮观。
北方栾树 | 北方常见的一种栾树称北方栾树,华北分布居多。北方栾树已得到很大的开发应用,栾树在北京行道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天安门两侧(南池子至新华门),栾树与松柏交相辉映。 |
复羽叶栾树 | 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分布于中国中南、西南部,落叶乔木,高达20m,花黄色,果紫红色,二回羽状复叶。8月开花,蒴果大,秋果呈红色,观赏效果佳。 |
秋花栾树 | 秋花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September’),又称九月栾,是栾树的一个栽培变种,落叶大乔木,高达15m左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乡土树种。主产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及低山常见树种,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叶片多呈一回复叶,每个小叶片较大,8月至9月开花,易于与栾树区分。枝叶繁茂,晚秋叶黄,是北京理想的观赏庭荫树及行道树,也可作为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