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
桑树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桑树,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有的能高达15米。桑树五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六月到七月。桑树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做造纸原料,桑葚可供食用、酿酒,叶、果、根、皮皆可入药。有着很高的价值种植的人也不再少数,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下桑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一、桑赤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嫩芽被害后肿胀,呈畸形弯曲,表面布满黄色微隆起的小点(锈子器)。叶片被害,起初正背两面散生圆形而有光泽、略隆起微黄的病斑,后逐渐肥厚隆起而为橙黄色的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锈孢子)布满全叶,叶子易脱落,蚕农管它“金桑”,俗称铁锈病。
防治方法:7月底8月初,9月中旬和10月初,用25%三唑酮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粉剂4000-60(0倍液或30%百科乳油3000-5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粉剂250-300倍液喷雾,7-10天用药一次,连续2-3次,5天后可采叶喂蚕。
二、桑青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桑根受害后,植株失水,叶片凋萎垂下,呈青枯状。久病植株侧主根和侧根呈湿腐状,有的发黑腐朽,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目前,该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可防治。必须加强以防为主,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在桑树夏伐10至15天后,用菌毒杀星20-30ml/亩加农用链霉素1000万单位/亩,隔10天一次,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当天可采叶喂蚕。
三、桑紫纹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病时,根皮最初变黄褐色,失去光泽,而后渐渐黑褐色,只剩下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被害根的表面缠有丝绵状的紫红色根状菌丝的紫药色的菌核。桑根受害后,枝叶生长缓慢,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亩用50%多菌灵5千克拌土配合中耕撒人。
四、桑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识别:此病在桑枝的冬芽周围出现变色陷区,以后逐渐扩大,当病斑扩展围绕枝条,隔断树液的流通而使病部以上的枝条干枯。发病过程中,枝条皮层易剥离并散发出一种酒精气味。
2、防治药剂:冬季桑树休眠期用波美5-6度石硫合剂刷枝干,或15%氟硅酸200倍液,或0.2%铜铵液喷洒枝干消毒,消灭越冬病菌;农药厂家建议在桑树生长期伤口用1%硫酸铜(残毒10-15天)或65%代森锌500倍液(残毒期5-7天)消毒后,再涂40%石灰浆(生石灰4斤,加水10斤),必要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五、细菌性黑枯病(又叫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识别:该病为害桑树稍端新嫩枝叶,多发生夏秋暴雨后,发病初期叶面发生油渍状园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叶皱缩,严重时枯萎脱落,该病又称为黑枯病,烂头病。如遇大风,发病部易断,且断口溢浓。
2、防治药剂:发病初期可喷洒0.6-0.7的波尔多液(残毒期20-30天)或喷布300-5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每1000克水加入0.3-0.5克粉剂或加入50万单位针剂3/5-1支)或喷布100单位的链霉素溶液,(每1000克水加0.1克粉剂或加入50万单位针剂1/5)每半月一次。
六、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识别:夏秋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此病,该病多发生在嫩叶上,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后扩大成多角形茶褐色病斑,病斑吸水膨胀,易腐败穿孔。
2、防治药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0.2℅-0.5℅洗衣粉作为粘附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病害控制(多菌灵、托布津对蚕作安全)。
七、桑树虫害的防治方法
7至9月份为害较重的虫有桑蓟马、桑粉虱、叶螨、桑尺蠖和桑螟等。
防治方法:可用桑虫清2000倍液(残毒期为10-12天)或80%乐果和敌敌畏800倍液喷杀残毒期为7天)。
八、桑树草害的防治方法
夏伐后,及时中耕除草。最好不用除草剂,因为除草剂既对桑树植株有害,影响树势,又易引起养蚕时,蚕儿农药微量中毒,导致不结茧蚕或薄皮茧。
在夏伐后,桑树生长到30-40厘米时,如果用200倍的EM原露加0.3%的磷酸二氢钾喷洒,10-15天一次,连喷3-4次。桑树长势旺盛,叶肥厚大色泽浓绿,桑树抗病力特强,据笔者实践经验,用这种办法处理,桑园几乎没有发病,用这种桑叶喂蚕,蚕儿健康茧厚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