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南酸枣树
落叶乔木,高8—2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30厘米,小叶对生,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不等而偏斜,背面脉腋内有束毛;小叶柄长5—12毫米。
中文学名
南酸枣
拉丁学名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
别 称
五眼果、四眼果、酸枣树、货郎果、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8-20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暗紫褐色,无毛,具皮孔。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有小叶3-6对,叶轴无毛,叶柄纤细,基部略膨大;小叶膜质至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多少偏斜,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幼株叶边缘具粗锯齿,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10对,两面突起,网脉细,不显;小叶柄纤细,长2-5毫米。雄花序长4-10厘米,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苞片小;花萼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或阔三角形,先端钝圆,长约1毫米,边缘具紫红色腺状睫毛,里面被白色微柔毛;花瓣长圆形,长2.5-3毫米,无毛,具褐色脉纹,开花时外卷;雄蕊10,与花瓣近等长,花丝线形,长约1.5毫米,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盘无毛;雄花无不育雌蕊;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较大;子房卵圆形,长约1.5毫米,无毛,5室,花柱长约0.5毫米。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成熟时黄色,长2.5-3厘米,径约2厘米,果核长2-2.5厘米,径1.2-1.5厘米,顶端具5个小孔。杂性,雌雄异株,雄花的花瓣淡紫色,直径3—4毫米米,组成长4—12厘米的圆锥花序;雄花和假两性花(不育花)排成腋生圆锥花序,雌花单生小枝上部叶腋;萼杯状,5裂,裂片钝;花瓣5,常略反折或伸展;雄蕊10,与花盘裂片互生,在雄花中伸出,假两性中短于花瓣;子房5室,花柱5,分离。花期4—5月,果期9—11月。
果熟呈土(金)黄色,成熟后自动掉落,可存放20~40天,野猪及食草动物吞食。果核与果皮间有较薄白色果肉可食用,果肉酸中带甜,靠果核处酸,感黏滑粘稠状(鼻涕果)。果核的顶端有五小孔(五眼果、四眼果),核坚硬。种植时让果实平放,5个孔中在下方的会长出根来,在上方的会长出茎部。
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cm,直径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红棕色或黄棕色,顶端有5个(偶有4或6个)明显的小孔。质坚硬。种子5颗,长圆形。无臭,味酸。以个大、肉厚、色黑褐色者为佳。
二、生长环境
丘陵或沟谷林中。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丘陵或沟谷林中,喜光,速生,适应性强。
生境: 沟边阳处, 林缘, 丘陵, 丘陵林中, 山谷, 山谷林下, 山谷林缘, 山谷疏林中, 山坡, 山坡常绿阔叶林中, 山坡阔叶林缘 , 山坡阔叶林中, 山坡林中, 山坡疏林中, 疏林中, 栽培
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上限1600米。喜光,要求湿润的环境。对热量的要求范围较广,从热带至中亚热带均能生长,能耐轻霜。
南京有引种。本种生长快、适应性强,
生长习性:
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不耐涝。浅根性,萌芽力强,生长迅速,树龄可达300年以上。
三、地理分布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云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重庆、西藏。陕西省, 甘肃省, 海南省, 四川省。中南半岛; 印度; 印度北部; 印度东北部
四、鉴别特征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由表皮细胞和数列厚角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被有角质层,细胞内含有黄棕色色素块。中果皮宽广,最外方的数列细胞长圆形,排列整齐,从外向内细胞形状逐渐变大,切向延长,并呈不规则交错排列,细胞内含多数黄棕色的颗粒状物质,偶可见簇晶样物质,直径约为10-25μm;内果皮组织中,可见细微的维管束组织,导管的直径稍大于其周围的纤维状石细胞,此外尚有压缩的颓废组织。
粉末特征
棕黄色。①外果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内含黄棕色色素块,有时可见加厚的角质层纹理。②中果皮薄壁细胞浅黄色,细胞内含丰富的颗粒状物质,偶见簇晶样物质。③内果皮石细胞呈类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27-54(-108)μm,胞腔和纹孔明显,胞腔中常含有黄棕色色素块。④内果皮纤维细胞多成群散在,偶见有细微的维管束组织通过。⑤棕红色色素块众多,呈不规则形。
【化学成份】预试果实含香豆素类化合物。
五、经济价值
概述
为较好的速生造林树种。树皮和叶可提栲胶。果可生食或酿酒。果核可作活性炭原料。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树皮和果入药,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治大面积水火烧烫伤。
材质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狭,成黄褐色,不耐腐,心材成红色,纹理直,材质轻软,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干燥后不开裂。耐腐、抗虫,可作建筑、车辆、造船、家具和农机具等用材。果味酸甜,可食。茎皮纤维可制绳索。树皮和果实供药用。果核可制活性炭。
药用
药材性状:该品呈椭圆状球形或卵状球形,长1.5~2.5厘米或过之,直径1~2厘米。表面黑褐色,略有光泽,具细皱缩纹,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薄,棕褐色。核近卵形,黄棕色,靠近顶端通常有5个椭圆形小孔,质坚硬,难破碎,内有长圆形的种子5枚。气微,味酸涩。以个大、色黑褐、味酸涩者为佳。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初成熟时采摘,晒干。
性味和功用:甘、酸、微涩,平。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食,解毒,醒酒,杀虫。用于气滞血瘀,心跳气短,食滞腹痛,酒醉。常用量10~25克。外用治牛皮癣、烫伤和外伤出血,通常煅炭存性,研细末调香油涂敷患处。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养心,安神。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
主治:烧伤烫伤,外伤出血,牛皮癣。树皮和果供药用,能消炎解毒,止痛止血,主治烫火伤,通常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