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银荆,高15米,原产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喜光树种,不耐庇荫。土壤改良和绿化观赏。可作行道树或在庭园作孤植、丛植布置。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适作荒山绿化先锋树及水土保持树种。
形态特征
无刺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嫩枝及叶轴被灰色短绒毛,被白霜。二回羽状复叶,银灰色至淡绿色,有时在叶尚未展开时,稍呈金黄色;腺体位于叶轴上着生羽片的地方;羽片10-20(-25)对;小叶26-46对,密集,间距不超过小叶本身的宽度,线形,长2.6-3.5毫米,宽0.4-0.5毫米,下面或两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直径6-7毫米,总花梗长约3毫米,复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淡黄或橙黄色。荚果长圆形,长3-8厘米,宽7-12毫米,扁压,无毛,通常被白霜,红棕色或黑色。花期4月;果期7-8月。
分布情况
原产澳大利亚。中国云南、广西、福建有引种。
生态习性
银荆原产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喜光树种,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均不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性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为好。耐寒性较强,能耐-8℃的低温,适应于长江流域偏南地区种植。